科技情報
-
NVIDIA Titan成絕響?RTX 3090有望取代:搭載24GB記憶體、350W功耗
老黃這一刀下的猛!過往每代NVIDIA顯示卡即便都有著主流最高階「xx80」或Ti版本,但再往上都還有著頂級的「Titan」扛著一片天,象徵著普通玩家到不了的世界,像去年的Titan RTX就不是一般玩家會想選擇的主流顯示卡(畢竟客群嚴格來說也不同..),但「Titan」這個稱號有可能在NVIDIA GeForce RTX 3000系列中打破,「Titan」一詞或將成絕響。 外媒消息指出,NVIDIA似乎打算將Titan顯示卡取消,RTX 3000系列最高級版本將不是以往大家想像的RTX 3080 (或Ti / SUPER),而有可能會是RTX 3090!雖然確切名字還無法確定,再者,也不能確認該顯示卡是否會有Ti和SUPER版本,但外媒似乎非常肯定RTX 3090將推出。而為何斷定它將會是壓垮「Titan」的最後一根稻草? RTX 3090的定名仍是個未知,但確切使用的晶片、記憶體等資訊都已曝光,此外先前也已經陸續有RTX 3080的相關資訊流出,將採用GA102晶片、搭載GDDR6X記記憶體,頻寬則是達到至少300-bit以上。拿來和這次的RTX 3090做對比的話,規格對照如下: ● RTX 3080:搭載10 GB GDDR6X記憶體、頻寬達320-bit、功耗320W、提供3組DP和一組HDMI ● RTX 3080 (Ti / SUPER):搭載11 GB GDDR6X記憶體、頻寬達352-bit、功耗320W、提供3組DP和一組HDMI ● RTX 3090 (Ti / SUPER):搭載24 GB GDDR6X記憶體、頻寬達384-bit、功耗350W、提供3組DP和一組HDMI 上述RTX 3080的規格上已大致確認,比較無法確認的是RTX 3080和RTX 3090是否會有Ti或SUPER版本,另外,RTX 3080 (Ti / SUPER)的記憶體是否為11GB也是待確認,但RTX 3090類別中的24GB卻已經是確認數字,這個原先只有在Titan RTX上出現的天文記憶體數字,接下來非常有可能將下放給主流玩家。 如果NV接下來真的打算走這一步,我們將有可能看到有史以來最強的「Titan」顯示卡 (RTX 3090),畢竟以Titan RTX來說,它具備史上最多的CUDA核心,同時記憶體數字也是超狂的高,但想想目前主流遊戲在開始迎接1440p和2160p畫質到來的當下,遊戲所需的記憶體數目也開始陸續突破8GB大關,先前、全面進入至少6GB記憶體的天下,從這點上來想,倒也就不意外NV會有此一著。(只是這張顯示卡價格會是多少就....)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AMD發布最新市占率與發展藍圖,2022年Zen 4確定5nm製程,伺服器市佔翻倍!
雖說Computex 2020因COVID-19疫情而延期,但不少世界級科技大廠仍會每年6月初發表最新的產品資訊,並分享其營運成果。適逢7nm處理器推出滿週年,AMD也於今日稍早更新其最新的。裡面含有最新產品資訊、處理器5年發展藍圖與市占率。例如2022年的Zen 4架構確定以5nm製程設計、EPYC伺服器市占率翻倍等資訊,值得一看! 自2017年開始,AMD導入全新Zen架構處理器開始,之後每一年都會發表新世代的產品,搭載新的功能、提升效能,並採用新的製程技術,讓其處理器的整體表現更好! 在桌機處理器方面,AMD在2017年推出14nm的Zen架構Ryzen 1000系列,隨後2018年推出12nm、Zen+架構的Ryzen 2000系列,而最大的改變在於2019年推出的7nm、Zen 2架構的Ryzen 3000系列,首度支援PCIe 4.0規格,加上整體C/P值出眾,使得不少玩家投向AMD的懷抱。 至於下世代Zen 3架構的Ryzen 4000系列,則還是維持7nm,將是最後一代AM4插槽的處理器。到了2022年之前的再下世代Zen 4架構的Ryzen 5000時,就會採用新的5nm製程,到時候可能會改「槽」換「die」,採用新的插槽設計,屆時就要換主機板囉! 至於高階桌機的Ryzen Threadripper系列,AMD同樣以超高核心數與執行緒數來設計,以目前最高階產品即擁有64核心128執行緒,讓工作站能順利發揮出絕佳效能,TR系列採用7nm、PCIe 4.0、支援DDR4-3200等更好的賣點,以及更犀利的售價,完全碾壓Intel的對應產品,使得Intel不得不趕緊推出新的處理器來因應! 至於伺服器產品方面,AMD於2017年推出第一代EPYC處理器(14nm、Zen架構,代號Naples),當時的旗艦擁有最高32核心64執行緒,首次於伺服器市場嶄露頭角,並技壓Intel。隨後,2019年再推出第二代EPYC處理器(7nm、Zen 2架構、PCIe 4.0規格,代號Rome),這次直接升級到64核心、128執行緒,將Intel還停留在28核心、56執行緒的設計狠狠甩在後頭。 接下來第三代EPYC Milan處理器預計於2020年至2021年推出,同樣採用7nm製程,但效能應該會比EPYC Rome更好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2年之前AMD會推出5nm的EPYC Genoa處理器,正式讓伺服器也進入5nm新世界! 除了處理器之外,在互連架構方面,AMD的Infinity Fabric架構,也陸續從CPU之間的互連,延伸做到連GPU也可以互連的Infinity架構,這部份主要是應用在HPC(高效能運算)與數據中心在大量運算下,為各個節點(CPU、GPU)搭建的資料高速公路,以讓運作結果能夠互通有無。由此可看出AMD也希望將自家GPU產品趕緊帶入伺服器應用,以追趕NVIDIA在該領域的進度。 說到GPU部份,這次AMD在「遊戲卡」方面,也列出其2019年至2022年的四年發展藍圖。除了2019年推出7nm、RDNA架構的Radeon RX 5000家族(代號Navi 1X)之外,接下來預計2020年應該會推出7nm、RDNA 2架構的新Navi家族(Navi 2X),其具備強化的能效、硬體支援光追、且支援可變動著色頻率等新功能,已知Sony PS5與微軟Xbox Series X等下世代遊戲主機,都採用這款GPU,屆時正式上市後,玩家可以期待畫質與效能將會有更好的表現。 至於再下世代的部份,透過GPU Roadmap可以看到2022年之前,AMD會發表RDNA 3架構的Navi 3X家族,將採用更先進的製程(可能是5nm,但在簡報上先不寫死,以預留未來更改的空間),相信到時候效能應該有更大的進步空間。 至於GPU「運算卡」的運算應用方面,這部份主要是針對HPC(高效能運算)與數據中心的設定的發展藍圖,這部份AMD在現階段Radeon Instinct運算加速卡中,仍是以7nm、GCN架構的Vega GPU為主。至於2020~2021年將會推出7nm、CDNA架構的GPU加速卡,採用上述的第二代AMD Infinity互連架構,並有針對機器學習與HPC領域優化過,以吸引伺服器市場使用。 至於再下世代的GPU運算卡的部份,將採用更先進製程(可能是5nm)、CDNA 2架構的GPU產品,搭配第三代AMD Infinity互連架構,讓其可以延伸到Exascale (1 Exa FLOPS)的極致水準。 由於AMD的CPU、GPU產品,其售價都設定比競爭對手的產品還便宜一些。讓消費者能用更少的費用,來搭建更好規格、更高效能的電腦。如今已有不少玩家們改用AMD的平台,因此AMD也在其資料中公佈目前的市占率,以供消費者、客戶、策略夥伴、投資人來參考! 先來看AMD的EPYC處理器市佔率來看吧!由於EPYC不僅規格優、售價優,實測效能優,因此獲得各大SI廠商的支持,紛紛推出AMD架構的伺服器產品。而NVIDIA在2020年GDC發表的DGX A100資料中心伺服器,也選擇搭配AMD的EPYC Rome來當其主要處理器。看來EPYC將是高階伺服器產品的首選。 至於市場佔有率方面,根據,累積自2013年至2018年底的統計,AMD的1P與2P伺服器市占率大概達到5% (此為AMD參考IDC的數據,另外Mercury Research的數據則是4.5%)。而到了2019年底,AMD宣稱市場佔有率則達到8%,成長力道將近翻倍 (請參考下圖的右邊藍線部份) ! 至於AMD的客戶端處理器平台,這部份則包含了桌機、筆電,但不包含IoT裝置或嵌入式產品。以桌機處理器為例,由於Ryzen家族處理器同樣也具備規格優、售價優,實測效能更優等特色,因此不少玩家紛紛買單,在組裝新電腦或是新買筆電時,會開始把AMD納入採購選項。而且AMD自2017年至2020年的處理器,都會持續使用AM4插槽,讓消費者在升級處理器時,大多情況下是不用更換主機板的,因此獲得玩家廣泛的推薦。 也由於上述的理由,可以發現上圖的左側部份,可以看到2017年底AMD的市占率從8.7%提升到2018年底的13.4%,到了2019年底更提升到16.9% (參考上圖的橘線部份),成長力道強悍! 再看下方的筆電(包含電競筆電)市場成長部份,也是2018年算是大爆發的一年,從7%成長到12%,至於2019年底則是再成長到16%。在筆電數量方面,則是2020年將成長到135款以上。這些廠商包含宏碁(Acer)、華碩(ASUS)、戴爾(Dell)、惠普(HP)、聯想(Lenovo)、微軟(Microsoft)等筆電產品。 若再看下圖商用筆電部份,2018年成長比較少,僅從7%提升到8%,到2019年底之後,就提升到11%。至於在商用筆電數量方面,則是2020年將成長到70款以上。目前有惠普(HP)和聯想(Lenovo)在主推AMD筆電產品。 從上述AMD發布的最新市占率與發展藍圖,可以看出AMD在近4年內,徹底改變了伺服器、桌機、筆電等處理器市場,不僅從其市占率的提升可以看到,AMD以更好的製程、更棒的規格、更佳的效能表現,讓客戶買到超高C/P值的處理器產品,果然夠香! 只是在GPU產品部份,這部份他們也老實的列出,2017年還佔有33.1%,但2018年卻跌到26.5%,而2019年也只維持打平的26.6%狀態(參考上上上圖的紅線部份)。由此可見這部份,AMD雖說GPU也已推進到7nm,但其效能表現只能與競爭對手的中階產品相比,對於不在意NVIDIA的顯示卡是幾nm、只要玩得順就好的玩家來說,還是無法造成購買的欲望。 雖說目前已有兩大遊戲主機廠商都用AMD的產品,而Mac裡面也有不少搭配Radeon GPU的產品,但在一般消費性顯示卡市場部份,AMD實在得再加油了,做出真正能讓對手怕到的高階產品,才有機會提升市占率!
-
Intel公布10代處理器的PL功耗值與時間值,5.3GHz超過56秒後就沒檔頭?!
Intel終於在2020年5月30日將其了,一樣是14nm+++、支援PCIe 3.0規格、支援到最高DDR4-2933,然後頂級的Core i9-10900K處理器提升到了10核心、20執行緒,且最高爆發效能可以達到5.3GHz!成為取代先前9代旗艦i9-9900K的「地表最強遊戲處理器」! 只是這個5.3GHz到底能支撐多久呢?由於處理器都有所謂的TDP (設計功耗),而AMD或Intel都會公佈其處理器的TDP,以表示該CPU在一般運作時的功耗。而Intel的CPU裡面,有所謂的PL1 (Power Limit 1,功耗上限值1)、PL2 (Power Limit 2,功耗上限值2)等機制。其中PL1通常代表其CPU的TDP功耗,而PL2則代表Boost之後的功耗,也就是為了讓CPU在高時脈運作時,最高可以達到的功耗,因此通常PL2值會大於PL1值。至於PL3和PL4一般都是Disable (關閉)的狀態。 然而PL2這個值,到底會比PL1值大多少呢?以往處理器中,最多PL2大概是PL1的125% (如6代U)。不過在Intel在其裡面,該PDF檔案的p94頁開始,也清楚列出每顆Comet Lake-S特定處理器的精確PL(功耗上限)值,和tau值(維持時間)。其中PL1值就等於其TDP值,而PL2值則根據不同CPU有不同的設定,一般PL2大多比PL1高出20%,甚至還有多出1~2倍以上的! 以旗艦的i9-10900K,PL2高達250W,為PL1的兩倍!所以真的可說是。至於i9-10900和i7-10700這兩顆,PL1=65W,PL2=224W,後者大約是前者的3.45倍。而i9-10900T與i7-10700T的PL1=35W,PL2=123W,後者大約是前者的3.51倍!真的可以說是地表用電爆衝幅度最強處理器。也因此,就算有嵌入式電腦想拿T這類35W超低電壓處理器來做Design-in,也是得預留高達123W以上的供電設計,以免CPU供電不足而GG!(又或者可以將PL1、PL2都Disable掉!) ▼表 Intel 10代U (Comet Lake-S)的PL1、PL2值與Tau值比較(製表/PCDIY!) 至於Tau值(Turbo Time Parameter,爆發時脈時間參數)部份,則表示在PL2這樣功耗下,能維持的時間,當超過該時間時,就會降回PL1。請參考上表,可看出表裡面的PL1的Tau建議值,幾乎都是28秒,而後面有K的三款解鎖版處理器,才翻倍變成56秒,亦即玩家們若買i9-10900K這顆「地表最強遊戲處理器」,想持續跑5.3GHz,最多只能撐56秒而已,隨後就沒檔頭、降回了標準時脈的3.7GHz了! 由於上述的規範,Intel建議Tau的建議值,就是56秒或28秒,雖然最大值是寫448秒,但可能不希望大家這麼做,一方面是為了保護CPU本身,不要因為一直在5.3GHz這樣高頻率運作,而產生太多廢熱,二方面也是讓系統散熱能完全壓制上述處理器的高溫,以讓系統維持穩定運作。 總之,換成白話文,就是您買的地表最強遊戲處理器i9-10900K,平常就至少吃125W,以3.7GHz運作,要是負載提升的話,就有可能吃到250W的電力,最多吃你56秒,在這個短短的不到一分鐘內,CPU會以最高單核心5.3GHz運作(開Intel TVB模式運作,TVB為Thermal Velocity Boost熱速度加速的簡稱),或是5.2GHz運作 (開啟Turbo Boost Max 3.0模式),要是全核心都以爆發時脈運作,則最高可到4.9GHz (開啟Intel TVB模式)。然後過了56秒之後,就會降回3.7GHz… 然後呢?就可能暫時「再起不能」了! XD 可能要等熱度降回一些,才能「雄風再起」了! ▼表 Intel第10代桌機處理器(代號Comet Lake-S)列表
-
4GB顯示卡掰!AMD宣布不再推4GB版本顯示卡,未來將以6GB或8GB為主
隨著現今的遊戲畫質越來越好,材質貼圖與光影所需要占用的顯示記憶體也跟著水漲船高,顯示記憶體的需求量日益增加,更別說下一世代主機所帶來的畫質革命,4GB的顯示記憶體恐怕是不夠用了…至少AMD是這麼覺得。 近期AMD Radeon與遊戲事業部行銷經理Adit Bhutani在官方社群裡發了 ,文中表示隨著現在遊戲的畫質表現越來越逼真,4GB的顯示記憶體已經成為遊戲性能表現上的絆腳石。 AMD使用自家的Radeon RX5500XT 4GB與8GB版本進行比較,測試了《邊緣禁地3》、《決勝時刻:現代戰爭》、《極限競速地平線 4》、《火線獵殺:絕境》、《重返德軍總部II:新巨像》五款遊戲。在最高畫質之下,即便是1080P解析度,8GB版本性能表現還是都比4GB版本要高出至少12%甚至是20%以上。 而這還只是遊戲允許記憶體不足的情況下強制執行的結果,顯示記憶體不足除了造成FPS值下滑外,也可能會使遊戲出現當機、材質貼圖異常,或是像《毀滅戰士:永恆》一樣,直接把更高畫質的選項給直接關閉,不讓玩家有選擇的機會。 有鑑於越來越多遊戲因為4GB顯示記憶體而拖累遊戲效能,加上下一世代的遊戲需要的記憶體只會更高,AMD宣布將從現今的RX5000系列開始,逐步淘汰掉4GB顯示記憶體的版本,並以6GB與8GB版本的顯示卡替代。 以目前的遊戲環境來說,使用8GB的顯示卡在1080P的畫質條件下,確實可以提供相當充裕遊戲緩衝空間,但若是4K解析度的話,8GB要全部吃光並非難事,因此AMD宣布淘汰4GB版本,除了代表這樣的「最低限度」組合已經過時了之外,或許也正暗示著自家下一代的顯示卡,在顯示記憶體方面將會有驚喜也說不定喔!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Intel再敗一城?AMD Ryzen 5 3600狂賣、銷量大勝Core i7-10700K近34倍
Intel近期推出,其中包含最頂級10核心Core i9-10900K(和KF),另有Core i7-10700K(和KF)作為高端玩家選擇,然而,畢竟相比第九代處理器在效能提升上略有不足,再者,更改腳位以後也讓玩家必須連同主機板一同升級,更添一筆額外開銷。另一方面,AMD Ryzen處理器近期推出全新入門等級R3 3300X / 3100雙處理器,在入門等級處理器打出一片天,而原先用來對應中階等級的R5系列處理器目前又以R5 3600作為最「俗擱大碗」的選擇,德國零售商Mindfactory近期最新的銷量報告就指出,R5 3600銷量大勝10700K 34倍有餘! 必須先了解的是,Mindfactory其實本就是以AMD產品做為大宗進駐,因此他們在市場銷量上,AMD產品數量總數會勝過Intel也不奇怪,然而,這仍舊顯示了一個重點,就是Comet Lake-S系列的市場競爭力在現階段AMD處理器大軍壓境下,確有明顯不足,加上,相同腳位下,AM4腳位能夠提供玩家更多的未來升級可能,Intel則是仍在相同的處理器下,使用不同的處理器腳位,對於注重C/P的玩家來說,首選自然不會是Intel了。 在Mindfactory的中,可以看到銷售量是按照銷售數字來排序的。統計下來可知,AMD佔據了87.25%的銷量(畢竟是以AMD為主,不意外),Intel則是僅有12.75%,其中雙方陣營除了前文提到的兩顆處理器以外,自然是還有許多不同的型號,但Mindfactory並未提供直接的數據,但比較特別的是,前一代Zen+架構的Ryzen 2000系列處理器仍是在榜上有名的選項,尤其R5 2600更是具有代表性,台灣市場上目前因為都在主打Ryzen 3000的緣故,很難找到直接購買的管道,但網路上仍可以約台幣3,000元左右的價格買到該處理器,可見仍是一個競爭力不錯的處理器。 不過也因為AMD目前主推的仍是Ryzen 3000處理器為主,因此,即便R5 2600價格不俗,但在整體的未來對應上,仍會以R3 3300X作為最推薦玩家購買的選擇,畢竟支援PCIe 4.0又能對應未來產品。 總結來說,先前在,玩家已經開始有逐漸脫離Intel掌握、投入AMD懷抱的情懷,Intel接下來只能期望下半年或明年推出的Rocket Lake系列處理器是否能穩住江山,但話說回來,AMD也是有Ryzen 4000在等著看的!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Optane用戶升級到Windows 10 2004版就GG,這裡教您如何修復!
隨著微軟於5/28正式開放的下載或升級工具之後,挾其加入不少新功能,以及支援DX12 Ultimate,相信有不少勇者已經搶先更新了!不過也有不少玩家暫時觀望,因為擔心一升級之後,輕則一些程式或操作介面出問題,嚴重的可能還開不了機!因此大家都還在等別人先當白老鼠,非到必要時絕對不升級! 自微軟在正式發布Windows 10版本2004更新之前,其實已經在Windows Insider裡面測試過近15個月,這些自願當「白老鼠」的玩家們其實已經將各種問題回報給微軟去修正,並於早在去年12月的時候就推出RTM版本。至於測試時間為什麼這麼久(超過1年),其實原因有很多,其中一個原因是,微軟變更了功能更新的方式,有點把秋季版當成一個可有可無的「啟用包」。例如1903版本就是一個春季版,屬於比較大範圍的更新,而1909版本則變成1903版本的Service Pack的感覺。因此玩家可以視2004年版本的更新,其實就是1903版本的後續大更新版本! 當然為了更謹慎,在微軟選擇Windows 10版本2004正式於2020年5月28日釋出之前,其實已經也修正不少問題,以確定正式推出之後,不會再有升級的問題!但問題總是有的,因此微軟也有開出Win10 2004版的,讓消費者知道目前還有哪些問題還沒解決。 該問題列表中,還是存在許多問題,包含若您連接了多個裝置(如滑鼠和鍵盤),則可能存在藍牙連接問題。若使用Thunderbolt擴充槽,插拔時也可能存在一些問題。另外,玩家也要特別注意的是,若您使用比較舊款NVIDIA顯示卡,也可能遇到一些問題,而Intel內顯的VRR也無作用等等。而這些問題都還「正在調查」階段,因此還不曉得什麼時候才會修好。 也因為還有很多原因尚待解決,為讓消費者保有其原先舊版Windows 10的相容性,同時避免升級後可能帶來潛在性的問題,微軟決定將一些客戶的電腦先Hold住,讓他們不能透過Windows Update來更新至Win10 2004版。 然而上述的問題都算「小咖」,最嚴重的就是有使用Intel Optane Memory的電腦(包含使用Optane Memory H10與M10的用戶),回報在其升級至Win10 2004之後,每次開啟Microsoft Edge瀏覽器的時候,就會出線Intel Optane Memory Pinning (定住)的訊息!結果微軟也反應Intel Optane並不與Win10 2004相容!也建議消費者重裝驅動程式看看! 該錯誤訊息顯示了有一個iaStorAfsServiceApi.dll檔案無法載入,可能是因為權限的問題而無法被順利載入。而Intel也證實有這個問題,並釋出,讓使用者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。 1. 開啟「開始」選單,然後輸入 appwiz.cpl ,以打開「程式和功能」 2. 在程式列表中,找 「Intel Optane Pinning Explorer 擴充程式」 3. 對該項目按滑鼠右鈕,然後選「修復」 4. 完成之後,按Windows+X,然後選擇「裝置管理員」 5. 將「軟體元件」項目展開,然後在Intel Pinning Shell Extensions按右鈕,選擇「解除安裝裝置」 6. 出現新的視窗時,選擇「刪除此裝置的驅動程式軟體」然後「解除安裝」 上述的步驟,就可以修復並刪除舊的驅動軟體,並修復「無法加載iaStorAfsServiceApi.dll」的錯誤。Intel也將問題的原因做了解釋如下: 在重大作業系統更新時,Windows會自到找的最佳匹配的驅動程式來重新安裝,以讓所有裝置能運作。由於Intel Optane Memory Pinning軟體組件自17.5.0.1017版本以後的RST驅動程式,其安裝方式已經被更改了,因此當系統發現若有比上述版本更早的驅動程式時,會自動更新至新版本的檔案,若有缺檔則會從較舊版的檔案來彌補,也因此造成了檔案版本不相容的原因,而出現上述的問題! 微軟除了上述的「問題列表」之外,也另有,讓人知道修復的進度,只是截稿前還沒有任何修復內容。 有趣的是,上述DLL無法載入的問題,對客戶來說,這是你們Intel或是微軟其中一個的問題。至少未來要有解決方案才是啊!但是,微軟尚未將該問題列入其「問題清單」內,自然也不會對這個問題來主動解決,有可能認為這是Intel的驅動程式寫不好,你們沒遵循微軟驅動程式開發規範去寫,自然就會出問題。結果就變成Intel自己去發「問題修正」函去解決,讓消費者來手動解決! 而Intel其實該驅動程式也不是只有Optane有問題,先前我們PCDIY!在測試主機板時,就發現只要主機板有內建一張Wi-Fi 6,然後我們另外再安裝一張Wi-Fi 6的介面卡,電腦就會卡住,無法進入Windows 10,很扯吧!後來的解決方法,就是把主機板內建的Wi-Fi 6 (Intel AX201)先關閉,這樣就可順利進入Windows 10了!「如果這不是Driver的問題,那是什麼問題?」別家的網路介面卡,不管是裝一片還是裝兩片,驅動程式都可以順利抓到並正常運作,唯獨Intel的Wi-Fi 6無線網路卡,裝兩片,你的電腦就當機! 此外,我們先前測試有內建Optane Memory H10的筆電,且又有BitBlocker加密過之後,此時若頻繁更新,或是讓系統進入睡眠狀態過久,下次就有可能無法開機了。只能說,Optane Memory H10以其QLC的品質,只有2400MB/1800MB的讀寫速度,還要扣除其快取容量,將一顆M.2 SSD對應成兩顆邏輯磁碟的作法,再加上必須安裝其對應的RST驅動程式,把一套系統弄得太複雜,不僅不好轉換系統,更容易造成若BIOS設定資料不見,SSD裡面的資料也都全不見! 而且,對消費者來說,實體SSD的存取效能提升,絕對大於什麼軟體AI加速機制的假提升還來得有實質幫助!當AMD現階段都不再主動推廣StoreMI技術之下,Intel還一直堅持用QLC品質搭配比較有問題的軟體驅動程式,來讓系統實質上沒快多少的作法,其心態可議!不如多推出一些實質就快點的消費性高速TLC SSD,然後賣平價一點,不要再搞什麼Optane這種東西,相信消費者絕對買單的!
-
蝦毀?不需要一張圖片,只要一個像素就能讓Android手機故障!
相信這陣子應該不少玩家注意到一個新聞,就是只要將一張特殊的照片設定成Android手機的桌布,手機就會立刻當機,必須整個重置,然而國外有網友解析了這張照片和Android系統之後發現,其實只需要一個像素就能癱瘓整支手機。 關於照片會讓手機死機的原因,並不是因為照片被植入病毒或是受到詛咒,而是因為照片使用了一個非常罕見的色彩標準─「ProPhoto RGB」。這個由Kodak所制定特殊色彩空間,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色彩涵蓋範圍非常的廣,甚至有13%的色彩編碼落在人眼無法看見的區域。 由於在整個數位影像市場上,能夠記錄與顯示ProPhoto RGB這般巨大的色彩涵蓋空間的器材非常的稀少,自然也就使得許多裝置根本就不支援該色彩標準,這當中也包含了Android系統。 Android系統在對於色彩管理方面,並不是由系統去進行控制,而是由每個App本身去自行處理,如果該程式能夠自動根據不同色彩標準去調整,如相簿、網頁瀏覽器等,即使面對不相容的色彩標準,也能夠自動將色彩編碼轉換成相容的標準,雖然可能導致嚴重色偏,但至少還能顯示出來,這也是為什麼玩家將照片下載到手機時,還能正常觀看而不會當機的原因。 但如果碰上無法自動調整的程式呢?關於這一點每一家系統作法可能都不一樣,在Android系統中有一套「廣域相容」的顯示公式,其中一組公式會直接粗暴的將每個色彩編碼直接換算,以用來作為色彩「視覺」亮度的參考,其公式如下: 上述的這套公式的好處就是可以無視所有色彩標準,通通進行轉換,省去開發者在開發應用程式對色彩定義和調整的麻煩,然而這套公式其實還有幾個附加條件,也正是這幾個附加條件造成了這次死機風波。 因為這兩個條件的加入,造成了一旦有一個顏色在換算之後超出了255,就會造成了系統錯誤,而好巧不巧,這張受詛咒的照片就存在了一個這樣的顏色,其紅:藍:綠的色彩編碼為:255:243:255。 將該編碼導入系統的色彩換算公式就會得到: 面對異常的數值,程式可能就會崩潰,造成俗稱的閃退,所以如果玩家把這個「錯誤」色彩設定成桌布,便會造成桌面程式因為錯誤而關閉,但此時系統會將「桌面程式關閉」視為錯誤,而重啟桌面程式。於是乎程式錯誤關閉,系統重啟程式,程式又因錯誤而關閉的死亡迴圈就這樣誕生了。 面對這次死亡桌布事件,Google已經正在著手處理,並會發送更新檔來解決這個問題,至於已經因為好奇心而造成機器死機的玩家,可以藉由一直壓住「電源鍵」+「音量鍵-」進行強迫重啟,並在開機畫面時繼續按壓相同的組合鍵,便能進入「工程模式」,透過裡面的復原選項,將手機重設來讓手機復原,當然這樣的做法將造成手機內部的資料全部消失,所以最好還是勸各位玩家「不做死,就不會死」囉!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AMD市佔突破兩成!Steam硬體調查曝光:Intel市佔連月下滑、玩家正逐漸脫「I」入「A」
PC玩家們對於想必並不陌生,包含最佳遊戲、免費遊戲等等都有固定的排行榜持續更新,雖然五月進入遊戲荒,較少遊戲推出和更新,但在眾多調查中,近期比較值得注意的是玩家硬體配備的使用,Intel自從年初以來,處理器在玩家市場上的市佔率連月下滑中,五月份時,Intel市佔率下滑了0.74%,這數字看起來不大,但其實所有的市佔率都直接跑向對手AMD手上,也就意味著:「玩家們在選擇處理器時正逐漸朝向AMD」。(想必Intel不樂見XD?!) 雖然說Intel綜觀四月份的硬體市場Steam市佔,處理器方面仍是有高達,但畢竟市佔率下滑是事實,加上近期雖然新推出Intel Comet Lake-S處理器,但對比先前的第九代處理器效能成長數值並不多,而且又要改「槽」換「Die」的關係,Comet Lake-S帶來的成長並不高,Intel玩家們只能期待下世代的Rocket Lake是否會來曙光了。 不過,雖然在處理器方面AMD可說是勢在必得,畢竟接下來還有更強的Ryzen 4000處理器即將到來,但在顯示卡的部分,AMD對手NVIDIA在一般玩家的心中還是比較大宗的選項,市佔率近9成,尤其在Steam調查中,,AMD這邊在最常用顯示卡前十名中唯一上榜的僅Radeon RX580,看來AMD在顯示卡方面雖然有現階段的RX5000系列帶動C/P效能,但對一般玩家來說,除非專業玩家還會衡量,否則的話一般玩家初次組裝電腦時,還是會以NVIDIA作為入門選擇較常見,AMD現階段只能寄望即將到來的Big Navi顯示卡系列了。 另一方面,比較有趣的一點是,在玩家最常使用解析度調查中,第一名不負眾望是1920 x 1080、使用率高達63.51%,但再下一個常見的反而是1366 x 768、使用率達10.91%,這解析度雖然在桌面PC上已不常見(畢竟螢幕的價格已經不貴),但在超級入門筆電上還是能時常看到。在高解析度方面,3840 x 2160雖然已出現多時,但在遊戲中的影響力仍不高,使用率僅2.17%,但這也不意外,畢竟在現階段這個PC射擊遊戲爆發的時代,FPS數值高才是王道,4K直接讓FPS砍半以上的結果,並不是多數玩家樂見的。(就看AMD和NV誰先搬出牛肉囉XD!) 總結來說,AMD在CPU方面的策略和強勢度已經開始影響玩家(Gamer)心中的地位,一直以來多數玩家都會認定Intel才會對遊戲帶來直接影響,但AMD的影響力已經逐漸拉起;至於在顯示卡方面,NVIDIA仍是大宗,但接下來雙強還會陸續針對高端顯示卡推出新品,屆時仍會有一波波動,還未組機的玩家可以再觀望些。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Sega推出Game Gear Micro掌機,現已可在Amazon預購,還有放大鏡配件!
近年來不少公司推出經典遊戲機的迷你版本,內建多款當代流行的復古遊戲,以帶領老玩家們回味以往的快樂時光!這些新的迷你版本,包含早期8位元主機,也有新一點的16位元主機。售價大致幾千元就可以取得,透過連接新的HDMI視訊輸出埠,搭配強化過的畫面,讓傳統的精彩得以重現。 除了Nintendo推出其迷你紅白機與迷你超任主機、Sony推出PS Classic、SNK推出NeoGeo Mini…等復古款主機之外,Sega也有推出其Genesis相關的迷你主機,如先前推出的之外,現在連掌上型的也推出了,而且不是Mini版本,而是更小的Micro等級,即Sega Game Gear Micro (以下簡稱GG Micro)。 Sega這次推出的GG Micro,提供四款顏色,分別為紅、黃、藍、黑,每台內建4套遊戲,且不同顏色的主機所內建的遊戲都不同。目前已在,每台建議售價45美元或4,980日元(約新台幣1,400元),預計2020年10月6日發貨。 GG Micro體積非常小,大約是原先Gear Gear掌上機的1/3左右,玩家一手就能掌握,然由於其提供的是1.15吋螢幕,可能對年紀比較大的玩家來說,玩起來比較吃力,因此,Sega還很貼心的推出Big Window放大鏡配件,讓您可以掛在GG Micro上來放大遊玩!目前這個配件只要玩家一次買好4台顏色款式(共提供16款遊戲),只要花200美元,就可以一次帶回! 以下是不同顏色主機所內建的遊戲內容: ● 黑色機: > Sonic the Hedgehog > Puyo Puyo 2 > Out Run > Royal Stone ● 藍色機: > Sonic Chaos > Gunstar Heroes > Sylvan Tale > Baku Baku Animal ● 黃色機: > Shining Force Gaiden: Ensei – Jashin no Kuni he > Shining Force: The Sword of Hajya > Shining Force Gaiden: Final Conflict > Nazopuyo Aruru no Ru ● 紅色機: > Revelations: The Demon Slayer > Megami Tensei Gaiden: Last Bible Special > The GG Shinobi > Columns ▼ Game Gear Micro與原先Game Gear的規格比較 GG Micro供電設計方面,可支援2顆AAA (四號)電池,亦提供USB充電功能。在音效方面,則內建一組單聲道喇叭,並提供耳機孔。此外,由於GG Micro並非採用插卡匣的設計方式,其早就內建好4款遊戲了,因此若你這4套遊戲玩膩的話,想玩別的遊戲,就只能再買其他顏色款了! #影片=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JD0VZQzK1s ▲ Sega Game Gear Micro影片介紹
-
Intel甩鍋第8代Coffee Lake全系列處理器,8700K、8086K掰掰!你們趕快買10代U啦!
繼之後,Intel為了加速其第十代Comet Lake-S處理器的布局,日前宣佈正式也把第八代的Coffee Lake處理器也甩鍋(EOL,End Of Line,停產)了,自2020年6月1日起生效,現在想要買8代U的玩家們,只能找市場上的存貨囉! 第八代Coffee Lake處理器,自2017年第四季正式發表至今,也已2.5年了!Coffee Lake家族處理器,包含Intel i3/i5/i7-8xxx系列、Pentium Gold G5xxx系列,以及Celeron G4xxx系列,幾乎都內建Intel UHD Graphics 600系列內顯,必須搭配Intel 300系列主機板,若使用的是Z370的話,還可以安裝Windows 作業系統。 這次Intel於6/1的QDMS網頁中,發出了,裡面有提到將把絕大多數的Coffee Lake桌機處理器(還有一小部份的筆電處理器)停產,其中提到最晚下單日期為2020年12月18日,而最後產品停止出貨日為2021年6月4日,亦即Intel讓其客戶還有一年的緩衝期,到了明年此時,就不再出貨Coffee Lake處理器了! 想當時2017年Q4上市的Coffee Lake供貨不足,有錢也買不到,通路上還傳出要用搭配的方式來買,例如買一顆8代CPU,必須以組裝整機為目的才能買,單買還不行。好吧!既然缺貨,那就乾脆不供貨算了!管他什麼一般商用電腦上市後至少要維持3年內還持續供貨的約定,當初都已經沒貨了啊!不如乾脆EOL吧!要買請買9代U,最好是能買10代U啦,OK? 這次的EOL公告,影響到的處理器產品,包括:Core i3-8100至8350K、Core i5-8400至8600K、Core i7-8086K至8700K,不管是Tray盤或是盒裝版本。列表如下: ● Core (Coffee Lake)系列: Core i7-8086K / 8700 / 8700K Core i5-8400 / 8400T / 8500 / 8600 / 8600K / 8600T Core i3-8100 / 8100T / 8300 / 8350K ● Pentium/Celeron (Coffee Lake)系列: Pentium Gold G5400 / G5500 / G5500T / G5600 / G5600F / G5600T Celeron G4900 / G4920 ● 行動處理器 (Coffee Lake)系列: Core i7-8700B Core i5-8500B Core i3-8100B 第八代Coffee Lake處理器,自2017年第四季正式發表至今,也已2.5年了!Coffee Lake家族處理器,包含Intel i3/i5/i7-8xxx系列、Pentium Gold G5xxx系列,以及Celeron G4xxx系列,幾乎都內建Intel UHD Graphics 600系列內顯,必須搭配Intel 300系列主機板,若使用的是Z370的話,還可以安裝Windows 7作業系統。 而第八代處理器也是最後一代全系列都有提供內顯的處理器,其最高檔的i7-8700K以及後面推出的40週年限量紀念版i7-8086K,都是採用6C12T的架構,對比AMD此時已推出8C16T的Ryzen 7 2700X,搭配支援到DDR4-2933記憶體時脈,效能已可凌駕Intel的旗艦產品。正由於AMD Ryzen 2000處理器的效能非同小可,採用12nm製程的Zen+架構,各階產品效能上幾乎贏過Coffee Lake的同級處理器,使得Intel不得不在2018年第四季推出第九代的Coffee Lake Refresh來回擊! 此外,為迎戰AMD的高C/P值,Intel在第九代Coffee Lake Refresh之後,就多了F系列,把內顯移除,在後來的價格上,也比有內顯版本稍微降個新台幣幾百元至千來元,以用來跟AMD Ryzen 2000處理器的價格做對抗! 是的!這次Intel終於推出十代U了!然而一款產品一路發展到了10代,一般人也希望能帶來不同的新面貌,讓大家覺得你這家公司的產品是真的在創新!像是Apple的OS X 10.xx版、iPhone X系列,還有微軟的Windows 10,以及NVIDIA的GeForce 10系列等等,都有在規格或效能上給予用戶耳目一新的感覺,或是在效能有強大的進步! 然而Intel的Core系列處理器也從一代到十代,CPU代號也發展到了Core ix-10xxx了,勢必要有一些重大改變,才能讓大家覺得你這家公司是有真正在進行產品「創新」,而不是一直在「更新」產品。 如今,Intel最應該把10nm的Tiger Lake或是Ice Lake處理器,拿來當第十代的策略,結果還是硬把14nm的Comet Lake-S當成第十代來販售,而且還換腳位,逼迫消費者再買新的Intel 400系列主機板。讓不少玩家覺得Intel又再次證明自己在創新擠牙膏!當別人都已經提供PCIe 4.0、7nm了,Intel硬著頭皮還是要用更高的時脈,以單核突破至5.2甚至5.3GHz的時脈,雖說比同級AMD的產品在單核的效能還高,但其功耗也爆表! 而這種「不環保」的作法,難道只是要展現恁爸的單核心效能就是比你強個幾趴到幾十趴而已,雖然好像很厲害,但這換來的代價卻是需要讓用戶使用到更高的耗電,搭配更強悍的水冷散熱器來壓制其超高熱量,此外還要換高檔Z490主機板來搭,這樣划算嗎? 相較於AMD比較環保的作法(亦即能擁有更好的製程與晶片設計、提供更好的能效、且維持規格相容)來說,雖然單核心小輸!但多核心時脈幾乎都贏!若您在意遊戲表現。那麼也許可以把顯示卡的等級提升,還比換單核心表現好的處理器還要實際一些!總之,當業界也開始覺得Intel的第10代處理器只能算是過渡性產品,且將期望擺在今年第四季其下世代的Rocket Lake-S (可能叫11代)時,其雖一樣是14nm,但至少提供到PCIe 4.0規格,讓人覺得「升級有感」! 只能說,10這種這麼棒的數字,從個位數進步到十位數,該創新卻只有搞到更新!難保到20的時候,還是這樣的態度了…
最多人點閱
-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:雙螢幕Zephyrus Duo 15、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
- NVIDIA GeForce RTX 3080遊戲測試效能揭露,據稱約比RTX 2080 Ti快30%!
-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、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,搭配10代Comet Lake-S處理器必備
- WPA3加密協定進入認證階段,最快2019年就會有實體產品推出
- NVIDIA官方公開創始版GeForce RTX 3080開箱,精緻質感包裝顯卡橫向放置
- 《Bloomberg BusinessWeek》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,《Apple、Amazon、SuperMicro》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
- 這時脈很瘋狂!據傳AMD Radeon RX 6000 Navi 21 XT時脈將高達2.4 GHz?!
-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:NVIDIA技術簡報 (下篇)
- 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G/1G光纖上網來襲,寬頻網路速度再升級!
- 核戰開打!Intel第9代Core處理器即將來襲,八核心Core i9-9900K成新桌上型主流級處理器霸主!
- 筆電沒有網路孔?!你需要USB外接網路卡
- 疫情當前、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,讓Blueair告訴您空氣清淨機的挑選秘辛